諮詢/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蔡政憲、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邱振燕
寶寶為什麼哭?
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邱振燕表示,小寶寶由於還不會用言語說出自己的需求,因此每當感受到肚子餓了、想睡覺或不舒服等狀況時,通常都是藉由「哭」來表達。
寶寶哭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
生理因素:肚子餓、尿布濕、想睡覺、發燒或其他身體上的不舒服等。
心理因素:想要人抱、感到不安、受到驚嚇或覺得無聊等。
環境問題:當外界環境過熱、太冷、吵雜或對環境改變較敏感等。
每個寶寶在成長中都會有個體性差異,哭的時間與原因也不盡相同。
哭聲淒厲為異常徵兆
不明原因—腸絞痛
寶寶在出生後一~二個月內,也許您會發現他平時都吃飽喝足、排泄正常,身上也沒有特別的病痛,但到了一天中某個時段便開始大哭大鬧,讓照顧者很傷腦筋,卻又不知該怎麼辦。這種現象稱為嬰兒腸絞痛,好發於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身上,發生時間多於傍晚或夜晚,臉部脹紅地一直哭不停,且哭聲淒厲並會持續2~3小時。小寶寶為什麼會有這種表現呢?目前腸絞痛發生的原因依舊不明,不過也有人指出是因為寶寶的腸道尚未發育成熟,腸道蠕動異常所造成。
注意:
有在哺乳的媽咪要多注意自己攝取的食物,是否有造成寶寶身體不適。倘若媽咪有吃到容易導致過敏、刺激性的食物(例如:海鮮、咖啡或茶),或是喝了大量的奶類製品,而寶寶在喝完母奶後,出現哭鬧不安及不適症狀,便要避免在哺餵母乳期間攝取這類食物,以降低寶寶身體不適機率。
容易忽略病症—腸套疊
當寶寶的年齡稍微大一些(4~5個月後),不知為何突然哭得聲嘶力竭,哭沒多久停下來後,又開始哭鬧不停,一陣一陣地哭,且這種間斷性會愈來愈頻繁,並伴隨吃不下飯、嘔吐症狀,若寶寶出現這種情況就有可能是罹患腸套疊。腸套疊是指某一段腸子跑到另一段腸子內,由於腸子被堵塞住,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缺血糜爛壞死現象,導致腸出血,還會看到寶寶排出如同草莓醬般的血便(黏液狀)。當發現寶寶有異常哭鬧並有上述症狀時,必須要盡快就醫治療。腸套疊和腸絞痛不同,屬於病症的一種,若延誤就醫時間,會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腹膜炎),甚至在短時間內出現致命危機。
安撫寶寶的方式
假如確認寶寶為非病症的哭鬧不安,並在滿足他的需求之後,依舊一直哭(不知道寶寶是感到不安還是什麼情況),建議照顧者先用不同安撫方法多加嘗試(例如:安撫奶嘴、用玩具吸引寶寶等),進而找出適合寶寶的安撫方式。
當寶寶哭的時候不理他好嗎?
寶寶哭到臉發黑怎麼辦?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蔡政憲表示,寶寶哭到臉發黑有可能是輕微的嬰兒屏息症侯群,也可能是發紺急症之徵兆,家長不能掉以輕心。若是您的寶寶有嘴唇發暗、四肢發紫、臉色暗藍等情況,在醫學名詞上都稱為發紺現象。
一般人用肉眼判斷寶寶的皮膚顏色是否發紫或變暗藍有很大的困難,即使是專業醫護人員用肉眼判定是否發紺,也有些微差異。發紺的嚴重度是根據不飽和血素素的絕對值而非不飽和血色素的比例。因此,最準確的方法是用血氧監視器來監測血液中氧氣的飽和度。血氧監視器是一種非侵襲性的監測,利用發光二極體和感應器可即時測量出周邊血管隨脈搏跳動時的血氧飽和度。通常寶寶呼吸一般大氣時候的血氧飽和度為95%或以上,當血氧飽和度持續低於90%,醫護人員通常會小心觀察。
寶寶哭到臉發黑的疾病類型
(A)若是寶寶平常外觀膚色紅潤,活力正常,哭鬧一久就會有嘴唇發暗、四肢發紫、臉色暗藍的狀況,但是適當安撫之後就可迅速恢復紅潤外觀,最常見的原因是嬰兒屏息症侯群(breath-holding spells),此病症常見於6個月~1歲半的寶寶(通常小於6歲)。這種小朋友平常血氧飽和度檢查都是大於95%,臨床上分為發紺型(cyanotic form)和發白型(pallid form)兩型,嚴重發作會合併抽蓄。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摒息症從不在睡覺時發生,也很少在發生於新生兒身上。
第一型—發紺型(cyanotic form)
較為常見,小孩在受到驚嚇、傷害、挫折或生氣時,在劇烈的哭泣後,突然停住了呼吸,臉部出現紫紺色,嚴重的話數秒鐘之後,寶寶可能失去知覺,軟弱無力,甚至僵直不動,合併陣攣性抽搐的動作。
第二型—發白型(pallid form)
為小孩受到外傷,跌倒,頭部撞擊(尤其是撞到後枕部)時,往往只有一次的深呼吸後便臉色發白,失去知覺和肌肉張力。
(B)若是寶寶平常膚色不太紅潤,相較其他寶寶嘴唇較暗、四肢發紫、臉色暗藍的狀況,就要考慮是新生兒發紺現象,這種小朋友平常血氧飽和度檢查可能不大於90%,哭泣時臉會變得更黑;由於發紺有許多複雜情況,尤其是持續的新生兒發紺,常會合併許多嚴重且可能生命威脅的疾病,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心臟、肺臟、代謝、中樞神經系統或嚴重感染等疾病,應由專業醫護人員判斷。例如先天性發紺性心臟病及某些慢性肺部疾病,寶寶通常會出現發紺合併杵狀指。
杵狀指
杵狀指是指手指或腳趾的末節因結締組織之增生而形成球狀之增大。相較於正常人的指甲角度是水平的,杵狀指的指甲角度是朝下彎曲,且合併末梢指節杵狀化(好似鳥嘴形)。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肺部疾病一些消化器官疾病等,都可能有杵狀指的表現。
(C)若是寶寶唇色及臉色紅潤,但是手腳末梢發紫,哭鬧時手腳末梢轉為紅潤,血氧監視器顯示血氧飽和度95%或以上,主要是周邊血管收縮所導致。常見原因諸如天氣寒冷、衣服不夠保暖、皮膚出現花斑時容易發生,但倘若身體受到適度保暖後便會很快就改善。
(D)有些罕見體質特殊的小朋友,例如先天性高鐵血紅素血症( Congenital Methemoglobinemia)容易因化學物質或藥物中毒引起血紅素分子變質,也會造成發紺。
提醒家長,當您觀察到您的寶寶有寶寶哭到臉發黑,疑似發紺現象的時候,可能有許多複雜病情狀況要考慮,尤其是平時不哭泣也有持續發紺,可能是嚴重心肺急症或先天性疾病,因此務必帶著寶寶盡快就醫,尋求醫護專業人員的評估,才能保障健康。
蔡政憲
學歷: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中
經歷:臺大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成大醫院小兒科總醫師兼新生兒科研究員/署立台南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現任: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邱振燕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台大醫院小兒肝膽腸胃科研修醫師/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住院醫師/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會員
現任: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資料來源:【嬰兒與母親】2012年10月號
http://www.mababy.com.tw/knowledge/article.aspx?aid=7EC6A5736B8B09B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