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寶貝 2月號 NO.128
採訪撰文/陳安琪
諮詢/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療財團法人臺安醫院護理部督導劉文琪
準媽媽所有需求一次滿足!
別緊張!媽咪不可不知的生產5大重點題
自然產v.s.剖腹產
媽咪們一定都被問過這句話:「媽媽妳什麼時候生貝比呀?」一般產婦大概會推算現在的週數到40週還有多久,認為就是這個「足月產」的時間寶寶才會出生,不過臺安醫院產後護理之家的劉文琪督導告訴我們,現在對於足月產的定義和以往略有不同,產婦在37週到40週生產都可以算是足月產喔!
那麼,自然生產若出現什麼徵兆就代表寶寶即將報到呢?第一個產兆是媽媽感到腹部規律且循序漸進的疼痛就代表子宮開始在收縮了,同時間還會合倂有第二個產兆——持續增加的出血現象,可就得快快提著包包去醫院待產囉!有時甚至還會出現第三個是比較不好的產兆——早期破水,早期破水發生的原因至今不夠明確,不過大多會指向可能媽媽有感染的狀況,所以基本上早期破水的產婦若24小時未能產下寶寶,醫師便會給予催生進行生產。根據中央健康保險局規定,自然產的媽媽在產後住院3天便可以返家休養,剖腹產的媽媽則要住院5天,另外必須依照寶寶的狀況,經小兒科醫評估後無特殊狀況比方說黃疸指數偏高等,就可帶著寶寶返家休息。
自然產的初產婦(第一胎)通常產程至少會歷時16~20小時不等,產程也因為上述的狀況和每個人的體質而略有不同,經產婦(第二胎和第二胎以上)的產程就更為簡短了,基本上約會歷經8到12個小時左右,有時則更快。剖腹產的產婦因為生產的程序很固定,從剖腹取出寶寶再到縫合傷口,會在一個小時以內完成手術。
會陰裂傷v.s.剖腹傷口
不管是採取哪一種生產方式必定都有其優缺點,比方說自然產的子宮收縮雖然很痛,但傷口較小復原較快。剖腹產雖然歷時較短,但產後復原期較長且傷口較大需小心照顧避免感染。如果談到生產方式之於寶寶本身的益處,由於自然產的過程中寶寶的肺部有受到擠壓,所以出生後肺部的擴張能力較佳,而上述過程剖腹產的寶寶都沒經歷過,所以肺部的擴張功能自然較差,活動能力也稍弱了點。
自然產後媽媽們都必須面對或大或小的會陰裂傷問題,如果在產程中媽媽的用力得當,醫師的處置也很得宜,其實媽媽不會有太大的會陰傷口(通常約是2度到3度的裂傷)。但如果是急產的狀況,撕裂傷當然也會比較嚴重,而且懷孕後期胎兒壓迫到媽媽的下腔靜脈導致媽媽有痔瘡問題,痔瘡可能在用力的同時也從肛門跑出,遇上這種情況的媽媽往往就必須施行「溫水坐浴」來保護傷口了,嚴重時可能需持續坐浴數週。
剖腹產的傷口問題便是那條位於下腹部的手術傷疤,第一點要重視的是護理傷口避免感染,第二點就是可藉由「外力」比方說美容膠布等幫助傷口恢復平整,現在的傷口其實都不會很大,只要認真照顧傷口就可以復原到很好的程度喔!
親子同室要不要?
親子同室以前稱之的母嬰同室,一直是國民健康局很推動的一項產後措施,目的是希望產後的媽媽在醫院就能由護理人員的照顧指導下,快速的學會哺育寶寶應有的知識和技巧,尤其著重母乳哺餵的照護,出院返家後便可以自己持續的哺餵寶寶。
女性在產後會有三個階段的心理調適過程:接受期(taking in)、緊執期(taking hold phase)、釋放期(letting~go phase)。第一階段會在產後1到2天內發生,媽咪覺得自己在生產過程中很痛卻很勇敢,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進入第二階段會開始凝視自己的小寶貝,端詳孩子並且學習著如何照顧保護他,通常護理人員也會在此一階段介入施以衛教;第三階段在產後一週內會出現,媽咪已經可以獨立照顧新生寶寶。但東方女性往往在第一到第二階段的過程中滯留太久,覺得自己產後太疲累需要休息,也就因此錯失了很多的黃金期,好比說營養成分最珍貴的母乳就在這個時期分泌,所以現在為什麼也很提倡「產檯即時哺餵」,就是希望寶寶一出生後就能貼近媽媽吸吮乳汁,同時緊靠胸口感受最令寶寶安心的媽媽的心跳聲。親餵母乳的產婦會兩種很特殊的激素——催產激素(oxytocin)以及泌乳激素(prolactin),其中尤以腦下垂體分泌的催產激素尤為特別,比方說媽咪聽到寶寶的哭聲後母性便會展露,此時頭腦會下令要讓乳汁大量分泌滿足寶寶的需求,是人類身為母親後會經歷的一段很奇妙的生理過程。
親子同室唯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發生傳染疾病的危險——所以如果有罹患傳染疾病包括感冒等他人,可能將病菌帶來給寶寶,所以必須要戴口罩或等病好了再探視嬰兒,但人一出生面臨的本就是一個有細菌存在的環境,除非是真的生病才要避免來看小寶寶,不然一般人給寶寶一點細微的小病菌其實是在無形中替孩子打了預防針,家長倒是無須過度擔心。
自然而然的親餵母乳
劉文琪督導表示,其實媽媽讓孩子喝母乳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情,只要媽媽覺得舒服寶寶又能喝到奶就好,然後在親餵時偶爾要低頭注意一下寶寶的呼吸和吸吮的狀況,不要讓寶寶覺得壓迫或是被悶住。如果真的說要特別去注意什麼,那就是素食的媽媽要多加補充容易不足的鐵質和維生素B12,多吃些深綠色蔬菜、海藻類、黃豆類、起司,或者是吃點維他命補充營養。寶寶在六個月大的時候特別需要鐵質和B12來應付生長所需,所以除了媽媽的母乳營養要充足外,也可以額外開始讓孩子吃些副食品,雙管齊下寶寶的發育才會更好。
妳知道嗎? 國外在面試應徵工作的新人時曾做過一個很有趣的統計——在填寫的性向問卷加入兩個選項:你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出生?是喝母乳還是配方牛奶長大?有趣的事是統計結果顯示自然產出生者的抗壓性比剖腹產出生者還要高唷!或許是因為在自然產的出生過程中孩子必須自己努力,若中途放棄可能就會死亡或成為腦性麻痺,不過一個人的個性受到後天影響往往也很大,倒不見得有這麼絕對的相關性啦! |
產後運動不可少,身材恢復好簡單
有的媽媽很擔心產後身材恢復的問題,劉文琪督導表示,其實產後六個月都是身材恢復的黃金期,護理人員會視情況教妳一些可在床上或下床實行的產後運動,藉此幫助身體的復原和身材的恢復,等到坐完月子,會陰傷口復原後就可以去泳池游泳,這是最能運動到全身、幫助身型復原的運動之一。
說到產後瘦身,不能不提的就是親餵母乳的功效,因為媽媽每日都需要生產大量的乳汁讓寶寶食用,所以自然會消耗比較多的熱量,而且寶寶在吸吮乳頭的同時會進一步刺激子宮收縮,於是女性的腹部會更快速的消瘦下去。但女性在產後乳房漲大胸部肌肉拉長,若不適時做些按摩乳房可是會變型的,於是好的胸罩也就格外重要,要挑選機能良好的胸罩才足以支撐負荷媽媽的乳房。
除了運動外當然也要慎選飲食,可以調理身體和幫助泌乳的食物很多,但不應一味只吃高蛋白質的肉類食物,過多的高蛋白飲食較易導致便秘也無益於瘦身,飲食還是要均衡多變,營養自然豐富又充足喔!
別慌亂!新手媽咪的育兒3大重點題
什麼時候該喝奶?寶寶真的餓了嗎?
相信很多新手爸媽一定都有這個疑問——新生兒餓了又不會說,那麼一天究竟該喝幾次奶呢?關於這點劉文琪督導告訴我們,喝母乳的寶寶並不會有固定餵食時間,不過寶寶在剛出生時平均約兩小時左右就會想要喝奶,所以一天約餵10次到12次左右也不為過,由於母乳非常貼近人體,其好吸收好消化的特性讓媽媽可以放心的給寶寶食用。但是配方奶可就有些不同了,配方奶常會額外添加其他的成分,擔心過量會造成寶寶的身體負擔所以希望能建立定量的規律飲食習慣,以下是配方奶寶寶的熱量計算公式——以每公斤乘以110~120卡的方式計算,假設一個寶寶有4公斤,一公斤約需要110卡,所以一天應該最少要攝取約440卡左右的熱量唷!爸媽們應該注意寶寶所需的一日所需的熱量來分配每次餵食的份量,讓孩子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
一直便便是不是拉肚子了?
剛出生後的幾天,寶寶會排出近似黑色瀝青狀的胎便,但之後的排便情形母乳寶寶和配方奶寶寶分別有很大的不同——母乳寶寶一天約會解8~10次大便,甚至因為消化速度快所以在喝母乳的同時就已經解便了。而配方奶寶寶一天大概會解2~3次的大便,依個人體質和腸胃蠕動速度略有不同。
通常喝母乳的孩子解出的糞便應是似金黃色的稀水便,配方奶寶寶的糞便則比母乳寶寶的糞便稍硬又稍臭了些,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水分攝取不足的寶寶糞便會較往常黑且硬,若解出灰白便則可能是患上膽道閉鎖的疾病得格外注意。
寶寶怎麼變瘦了?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7到10天可能會出現生理性脫水的現象,脫水的原因在於出生後會將體內已經不需要的物質排出,或是出生後的活動量大所以會把身上的脂肪(胎脂)燃燒掉,所以可能出現出生體重10%以內的重量減輕,比方說一個出生時3500公克的寶寶可接受350公克以內的脫水,超過這個範圍小朋友就可能有低血糖的危險,可能造成生命徵狀的不穩定。如果有脫水現象的寶寶可從精神活動力下降和囟門凹陷以及皮膚飽和度這三大症狀來判斷,或是如果小朋友一日使用的尿布數量突然從七八片減少到兩三片,這也是一個可初步判斷脫水跡象的依據。
GoGo出門採買去!
照過來!媽咪的待產用品清單
臨盆在即,還有多少東西是妳還沒買到或是不知道要買的?其實關於這點劉文琪督導告訴我們,現在的醫院大部分都會販售「待產包」,其實媽咪住院這幾天會用到的東西裡面通通都有喔!如果自備的待產包有不足的單品也可以到醫院的醫療用品販賣部選購,媽媽可以放心待產去不用擔憂啦!不過,入院前一定要準備好一個小小的證件袋,把會用到的證件收好放入袋中,畢竟如果是臨時要入院待產還找不到所需證件的話,那可真是會讓人七手八腳手忙腳亂呢!
入院必備 證件袋
待產包內的用品都是可以購買的,不過媽媽本人獨一無二的身分證件可就必須自己準備好唷!建議在孕期後期就可先將這些東西收進一個專用的小袋子裡,其中的身分證件和健保卡是辦理住院不可或缺的物品,比較特殊的是聯絡資訊這個項目,因為有的媽媽在產後會入住坐月子中心或是要幫寶寶貯存臍帶血,相關人員的聯絡資訊帶在身上才方便聯繫處理這些事宜!
證件袋 | | 品項 | 備註 | 備妥請打ˇ |
1 | 身分證 | | |
2 | 印章 | | |
3 | 健保卡 | | |
4 | 媽媽手冊 | | |
5 | 聯絡資訊 | | |
6 | 紙和筆 | | |
待產必備 待產包
待產包當然是指入院後這幾天的日常用品囉!雖然現在的醫院幾乎都有販賣,但是有的媽媽還是覺得用自己習慣的物品比較舒適安心(比方說自己的睡衣或盥洗用具),媽媽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替待產包內容稍做調整,或是在產檢時也順便問問醫院的護理人員應該要準備什麼東西、哪些東西醫院有提供,針對不足的項目再添購用品!
相信各位聰明的媽媽們應該都知道這些物品的功用,不過劉文琪督導特別提醒我們一點——應該要買產婦專用的衛生棉而非一般夜用型衛生棉喔!其原因在於專用衛生棉是純棉表層,自然產後的會陰部傷口較不會因為摩擦感到疼痛,而且自然產的媽媽惡露量較剖腹產多,所以衛生棉和產褥墊可以多準備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再順道一提自然產和剖腹產要準備的用品有小小的不同——剖腹產可以準備傷口專用的美容膠帶和使用專用束腹帶壓迫腹部,藉此幫助傷口和身型的恢復!
媽咪專用待產包 | | 品項 | 醫院提供or自備 | 備妥請打ˇ |
1 | 產婦專用的衛生棉 | | |
2 | 產褥墊 | | |
3 | 孕婦免洗褲 | | |
4 | 衛生紙 | | |
5 | 濕紙巾 | | |
6 | 毛巾 | | |
7 | 沖洗瓶 | | |
8 | 消毒棉棒 | | |
9 | 盥洗用具 | | |
10 | 臉盆 | | |
11 | 睡衣 | | |
12 | 哺乳衣 | | |
13 | 哺乳胸罩 | | |
14 | 防溢乳墊 | | |
15 | 吸乳器 | | |
16 | 蓄乳袋 | | |
17 | 薄毯子或外套 | | |
* | 18 | 束腹帶(剖腹產) | | |
* | 19 | 美容膠帶(剖腹產) | | |
永遠都不夠!小寶貝的日用品清單
說到小嬰兒的用品的採購又是另外一門學問了,如果從人們生存的基本欲望「吃」開始談起,其實親餵母乳的媽媽可以不用準備奶瓶,如果還是想要給小嬰兒準備奶瓶以備不時之需,爸媽請選玻璃製的奶瓶才能避免讓人聞之色變的環境荷爾蒙雙酚A。奶瓶當然也有大小之分,劉文琪督導建議家長可以至少準備3支小奶瓶和5支大奶瓶輪流使用,玻璃奶瓶約3到6個月要更換一次,如果出現破損情形為了安全起見可得立即更新。除了奶瓶外不能不提的當然就是奶嘴,基本上現在的奶嘴包裝都有標示使用年齡,按照指示選購就可以了,奶嘴建議1到2個月更新一次,六個月內的寶寶通常都是使用小圓孔的奶嘴,直到寶寶年紀稍大,約六個月時可以開始食用副食品才會改用十字孔的奶嘴。
新生兒抵抗力較弱,而且奶瓶盛裝奶類後若未及時清洗易發酵孳生細菌,所以奶瓶在清洗後往往都會放進消毒鍋殺菌一下,其實奶瓶消毒鍋就是利用高溫蒸氣達到殺菌消毒的原理,所以家中的電鍋將內部清洗乾淨也可以替代消毒鍋喔!
此外,小朋友的衣物可能會被吐出的奶或口水弄髒,甚至有時因為會被滲出的尿液沾染,所以可以先準備各3至5套替換,其後再依需求另外添購。比較需要一提的是小嬰兒的肌膚柔嫩而脆弱,所以會使用專用的沐浴精和洗衣精清潔身體及衣物,還有小朋友的汽車安全座椅有依年齡和需求設計許多款式,爸媽選購時可得仔細睜大眼睛比較喔!
| | 品項 | 建議數量+備註 | 備妥請打ˇ |
食的用品 | 1 | 小奶瓶 | 3支 | |
2 | 大奶瓶 | 5支 | |
3 | 奶瓶專用奶嘴 | 汰換率較高,可多準備 | |
4 | 奶瓶消毒鍋 | 1個 | |
5 | 奶瓶刷 | 1支 | |
6 | 奶瓶夾 | 1支 | |
7 | 奶瓶保溫筒 | 1個 | |
8 | 溫奶器 | 1個 | |
9 | 外出奶粉攜帶盒 | 1~2個 | |
10 | 安撫奶嘴(扁、圓) | 各1個 | |
11 | 配方奶粉 | 沒有要餵母乳才需準備 | |
衣的用品 | 12 | 新生兒帽子 | | |
13 | 新生兒護手套 | | |
14 | 紗布內衣 | | |
15 | 棉布肚衣 | | |
16 | 全開襟、側開襟內衣 | | |
17 | 兔裝 | | |
18 | 外出服 | | |
19 | 長袍 | | |
20 | 小襪子 | | |
21 | 短褲、長褲 | | |
22 | 包巾、包被 | | |
23 | 圍兜兜 | 常要使用可多準備 | |
住的用品 (居家用) | 24 | 新生兒紙尿布 | 常要使用可多準備 | |
25 | 防漏尿墊 | | |
26 | 嬰兒專用沐浴精 | | |
27 | 嬰兒專用濕紙巾 | 常要使用可多準備 | |
28 | 嬰兒棉花棒 | 常要使用可多準備 | |
29 | 嬰兒指甲剪 | 1個 | |
30 | 紗布手帕 | 常要使用可多準備 | |
31 | 寶寶浴盆 | 1個 | |
32 | 嬰兒衣物清潔精 | | |
33 | 耳溫槍 | 1個 | |
行的用品 | 34 | 外出手推車 | 1臺 | |
35 | 汽車安全座椅 | 1臺 | |
36 | 嬰兒揹帶 | | |
* | 相機 | 1臺 | |
劉文琪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
現任: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醫療財團法人臺安醫院護理部督導
長庚技術學院兼任講師